神经肌电促通仪以脊髓通电方式,通过特定调制低频电流,可对麻痹肌进行促通式收缩训练。
日本东京慈惠大学在大白鼠脊髓通电后发现,大白鼠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多巴胺受体亢进,从而激活中枢神经系统,改善智能。
日本冈山大学在临床脊髓通电研究中提出神经肌肉记忆恢复学说,神经麻痹就是运动中枢无法发出冲动,或即使能发出冲动通过传递途径到达神经末梢,也因为兴奋过低无法引起肌肉收缩。而低频电流发生器能向脊髓不断发生冲动,从而对运动中枢与麻痹肌起到促通作用。
机 理
脊髓通电对催眠、觉醒的影响
从电极传来的抑制性或兴奋性刺激进入皮肤或更深部的感觉接受器,通过脊髓向连接脊髓的脑干网状结构传导。
脑干网结构,对意识的维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抑制性或兴奋性的刺激通过脊髓传入后,紧张和兴奋的水准会降低或上升。
脑干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脑干网状结构的活动低下时,传入大脑皮质的刺激也减少;如果脑干网状结构活动上升,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加。从而,控制了大脑皮层的活动,引发睡眠和觉醒。
脑干网状结构对大脑皮层的作用
丘脑将各种感觉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系统把上行神经束感受到的信号投射到大脑皮层。非特异系统(或称上行激动系统)又进一步将特异系统接收的感觉信号传导至脑干网状结构,向大脑皮层各部分广泛弥散,从而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觉醒状态。
各种外伤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是骨科和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上肢周围神经卡压(Entrapment)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手部麻痹,上肢无力渐行性肌肉萎缩。
Tens-21以特有生理特点使原来兴奋性降低而不能进行兴奋活动的神经肌纤维变为可进行兴奋活动。加速神经再生,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肌肉萎缩。临床研究表明,对周围神经损伤,特别对早期神经干压迫治疗效果良好。
多频率、多模式治疗处方
脑卒中(stroke)在我国不仅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后遗症较多。据报道,脑卒中的病死率约30%—60%,致残率高达70%以上。脑卒中患者的主要致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表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康复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自然恢复。
目前研究表明,早期采用特定频率的低频脉冲组合波刺激,结合常规的康复治疗,不但可通过反射和随意运动的结合促进正确的运动反应的形成,而且可通过反复的刺激,降低传导中突触的阻力,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建立一条新的神经通路。不但促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且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恢复。